现在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要求自己能尽可能做到独立思考。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拿来主义》,我们上中学时,那是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不知道现在的教材中是否还保留那篇文章。文章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阐述一个事实:我们要有选择的继承前人传下来的东西。现在互联网的兴起,更进一步的体现了“拿来主义”。文章不会写,去找两篇仿写一下,这还是较能够主动的了,更有甚是直接把作者名称一改,文章便成了。只可惜鲁迅先生不知道后来的世上会有www.baidu.com or www.google.com这等好东西,有超链接技术,有搜索引擎,可以在数微秒内将自己所想要的精确定位。否则鲁迅先生会对他的读者这么说:“但凡遇问题,可至baidu.com拿来。”。
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一种凡事不用费力,拿来即可,一种只关心(观看)自己关心那部分的思维方式。一种不思考,不顾全局的狭隘思维方式。诸如看一篇课文,[别人说]那段精彩看哪段,不精彩的部分全部都跳过。例如自己在网上看到了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我就去Baidu上去寻找一这段出自哪里,把《hamlet》那一小段看了。其实看完那一小段我什么也不懂,只是觉得这句话好玩而已。对《hamlet》这本书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一点不知。之所以我在[那人说]这几个字上加个括号,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段真正的精彩,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段是否真正的精彩。真正的是我们需要的。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这就可怕了。君不见有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想法,也是自相矛盾或转瞬即变。呵,说到这里我到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短片笑话:一个年轻人走在大街上,突然鼻子流血了,抬起头来,鼻子向着天空。离他很近的一个人,以为天上有什么好看的呢,也抬起头来望着天空。第三个人看见两个人都在望着天空,也抬起头来望着天空,第四个,第五个...。等下原本那个流鼻血的年轻人走了,但那些看客们仍旧抬头望着天空,在一阵哈哈大笑的背景音中短片结束了。现在想来,我要不是局外人,谁能告诉我最初那个流鼻血的年轻人和那个无论原委直接抬头向天空的白痴已经走了?
现在经常听一些评论说:现代的人越来越心胸狭窄了,只关心自己,不能够关心,体谅别人。其实不加思索的“拿来”助长了这种风气产生。现在只要我们想“拿来”,就能“拿来”。我们关心什么,只要www.baidu.com or www.google.com,全世界的,对的错的,善的恶的,林林总总一大堆。把这种习惯带到生活中,什么东西都是以我(想要的)为中心。还哪来的体谅,关心别人?
没有独立思考,一味的拿来,哪来的创新?没有独立思考,一味的不论好坏的吸收,总有一天我们会闹肚子的。我们在拿来的时候问问自己:To search or not,that is the question。越是在一个“容易”拿来的环境中越是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留以小文自勉之。
PS:文中“拿来”并非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有选择的拿来,而是不加思索的拿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