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我学习JavaScript的时候我就写过两篇关于原型继承的博客:
- 理解JavaScript中原型继承
- JavaScript中的原型继承
这两篇博客讲的都是原型的使用,其中一篇还有我学习时的错误理解。今天看《Understanding Scopes》这让我从新思考了一下原型继承,
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继承设计者的角度再看一下原型继承。
在传统的面向类的继承体系中,我们有个Best Practices是优先使用(对象)组合代替(类)继承,而原型继承是这个思想的一个运用。
和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一样,使用几乎任何语言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思想,我以前学的只是这个思想的一个JavaScript实现,而已。
基于原型的继承其实是一种组合式的继承,朴素的说法就是子域中属性找不到的话就去父域中找找,这里的父域是用原型(proto)去引用的,
依次递归整个原型链。最终的实现其实就是对象的组合。子对象包含父对象的引用。既然是继承必然涉及到重名问题,子对象和父对象各自相当于一个作用域,重名问题的处理也是就近(可覆盖shadow/隐藏hide)原则,即子作用域的同名属性会起作用,隐藏了父作用域的同名属性,但是由于是组合,这两个属性是独立的。我们用伪代码看看:
aParent = {name:’jerry’}
aChild = {__proto__:aParent, name:’frank’}
aChild中的name和aParent中的name是各自独立的。我们aChild.name=’unknown’并不会改变aParent.name。
有一点要拿出单独说说,造成迷糊的最大根源就是误解,对于如下代码:
aParent = {name:’jerry’}
aChild = {__proto__:aParent}
若我们取aChild.name的值,我们很容易resolve,那就是子域中找不到,去父域中找,找到了jerry。
但是对于:aChild.name = ‘frank’这样的赋值代码我们会产生歧义(ambiguous),我们可能有两中含义:
- 更新父域中的name属性为frank。
- 设置子域中的name属性为frank。
JavaScript选用的方式是第2种。即设置(新建)子域自己的name属性为frank,并隐藏了父域中的name属性。
我们通常误以为JavaScript是按1的方式工作,其实不是。
另外类(模版)其实在编程语言的实现中是可有可无的,像JavaScript压根就没有类(模版),他只有对象,new Point()只不过是一个语法糖,
跟aObj = createObject()是一样的,只是调用一个方法去生成一个对象,而已。
Comments: